《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從2023年4月1日起實施啦!
1985年我國首次發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我們之前使用的都是2006年的標準。時隔17年,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要求又一次迎來了重大改變!
一起來跟小U看看,這次有哪些重大改變吧~
01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內容有哪些?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重要內容是反映水質狀況的指標及其限值,指標分為常規指標和擴展指標(舊版為“非常規指標”)。常規指標為反映生活飲用水水質基本狀況的指標;擴展指標為反映地區生活飲用水水質特征及在一定時間內或特殊情況下水質狀況的指標。
(圖:標準中常規指標的說明)
02
新版標準有哪些變化?
為了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衛生安全,我國在環境治理、制水工藝以及日常監測上做出了巨大努力。隨著水源水質的提升、深度處理的開展、管網輸配的升級以及檢測技術的進步,新版標準的出現滿足了現實需要。
本次修訂的主要技術變化是水質指標由舊版的106項調整為97項,其中增加了4項、刪除了13項、更改了3項指標的名稱以及更改了8項指標的限值。新增的4項指標均為擴展指標,乙草胺、高氯酸鹽、2-甲基異茨醇(2-MIB)和土臭素。
(圖:新版水質常規指標變化)
(圖:新版水質指標限值變化)
03
新版標準上線,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比較受到關注的點是飲用水消毒副產物,即在飲用水消毒過程中由于消毒劑與水中的天然有機物、人為污染物等反應必然產生的一大類物質。目前含氯消毒劑(包括液氯、次氯酸鈣、氯胺、二氧化氯等)仍是凈水廠常規的消毒手段,但是“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可以減少水廠對其的“依賴”,同時改善自來水的口感。新版標準對不同含氯消毒劑所對應的指標進行了細化,同時降低了出廠水和末梢水中游離氯的限值。
此外,一直困擾著居民的自來水中季節性腥味也在新標準里得到了體現,增加了2-甲基異茨醇(2-MIB)和土臭素2項指標。
● 小U總結: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千家萬戶水質安全的準繩,本次標準修訂對水資源和實驗室資源的利用起到關鍵作用!
今天的科普,大家都看懂了嗎?
-參考資料-
[1]《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
[2]肖錦,《對我國城鎮自來水水質及深度處理問題的評述》,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2019年
撰稿:環職科 朱元申
原標題:《上線啦!和你息息相關!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原創 浦東疾控 疾控U健康